桐中对联真的那么容易对吗?
为什么有的人会说桐中对联很好对啊,没什么难度啊,这是因为他不知道这副联有多少重重机关!
而为什么有的人又觉得桐中对联是那么难对呢,这是因为他知道这副对联有很多看似不难但合起来很难的重重机关:
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 一双筷子容易折断,十双筷子你试试!
机关1.
‘桐铜童同’四字是同音同声字,同音就是拼音相同,同声就是平仄声相同,现在有了汉语拼音了就可以说是拼音和声调全部相同。四个字全部同音5分,全部同声5分。(总10分)
机关2.
‘中钟’两字是同音同声字,解释同上。两个字全部同音5分,全部同声5分。(总10分)
机关3.
‘桐铜童同中钟’六字全是平声一‘东’的同韵部字,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一点,所以这六个字尽量找同韵部字最佳(10分)
机关4.
‘桐铜’两字都是‘同’字加不同部首偏旁组成的字,有的说是五行,这个就有点有点牵强了,2个带了五行偏旁部首的就还要五行相对,稍微勉强了点吧,好多字都有五行偏旁,那都要五行来对?主要是这两个字之间有一定距离,很难扯到一起吧。(10分)
机关5.
‘铜钟’两字都是同部首‘钅’字偏旁的字,这两个字挨得近而且是一个单词还勉强可以扯一下。(10分)
机关6.
简体字对联时‘中’是‘钟’的析字,繁体字对时‘童’是‘鐘’的析字。(10分)
<注> 这里解释一下析字联和拆字联的区别:把字的部首偏旁析一部分来用且不全用就叫析字联;把字的偏旁部首拆开来分别全部都用上去就是拆字联,比如‘日月两泉明白水’就是拆字联,桐中对联就是析字联。
机关7.
‘童男童女’粘连,要注意这里‘童’字的词性是形容词,如果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时扣5分,因为‘童’字本身即可是形容词又可以是名词性,用名词性的字来对虽有点牵强,但还勉强可行,但要扣分;更还有人用动词性的字来对,‘童’字都不是动词性,你用动词性的字来对,这个就有点说不通了。(10分)
机关8.
桐中是地名词,偏正(5分),铜钟是器物名.偏正且是同部首偏旁字(5分)。(共10分)
机关9.
平仄对立,这种联不要求你平仄全部相对,但基本的意断节奏点平仄还是需要能相对的(10分)。
机关10.
形对意联,因为桐中是学校,能对与学校学生有关的下联当然最好,而且尽量体现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最佳(10分)。
注: 这些机关(注:不是很完善)只能作为普通爱好者对联时的简易参考,不能作为你投稿征联时的应对标准!切记要以征联方发布的标准来作应对,当然不符合大众认知的另说!
另外.‘同’字在这里究竟是动词、副词还是形容词的词性还是有一定疑惑和分歧的,古今字典中,‘同’字本身主要是做动词用的场合比较多,只在部分条件下可以是形容词、副词,或者其它词性,但在一些特殊的语句条件下,就比如在这句桐中对联里就很难区分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副词。
‘同’字本身可以有多重解释,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词语解释
1)同校,<动词>同在一个学校;童男童女同在一个学校上学读书。
2)同路,<动词>一路同行;童男童女一路同行上学读书。
3)同行,<动词>一起行路;童男童女一起行路上学读书。
4)同样,<形容词>相同,一样;童男童女都能相同、一样上学读书(好像桐中是少有的童男童女同校的学校)。
5)一同,<副词>一齐,全部;童男童女一齐、全部上学读书。
不同字典对‘同’字的词性字义解释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所以‘同’在以单字出现,没有与其它字组合成词时(比如副词时的‘一同’、形容词时的‘同样’、动词时的‘同路’等),只是以单字情形出现时,比如就这句桐中联中,都可以说它是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应该都是可以的。
但有的人说在这幅联中它只是副词,这就有点主观臆断了,因为这幅联里只是一个单字‘同’,并没有明显说出是‘一同’两字,也可说是‘同校、同路、同行、同样’上学,所以就没有理由断定它就一定是副词的‘同’。他们就是请桐中的特级语文教师来也不能说它在这句对联里就一定是副词的‘同’,去哪里都可以跟他们扯扯对错!
而且,具体到这幅联中,把‘同’字作副词来对,搞得对出来的联好别扭好别扭,不信就去看看那18副联就会深有感触,真不知有些人的脑瓜子里想的啥,根本不知道对联还尽量要能追求诗意美,往美的方向走才是正解!
举例说明为什么那么难对:
(例句一)
【简体字对】
桐中敲铜钟 童男童女同上学;
喨阆掀湸浪 量德量才亮担当。
意断:
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
‘喨’,响喨,声音响亮也。
‘阆’,高高的门或者阆苑,‘阆苑’神仙所在的地方,这里可指学苑,教室,我们‘小神仙’学习生活的地方。所以在这里‘喨阆’就可转品为响亮高高的学苑门廊和学苑!
‘湸’,大水,潮水的意思;‘浪’,水浪、声浪、人浪的意思。这里的‘湸浪’就可以是学苑上学时学子们的如潮水般声浪。
‘量‘,气量,器量,度量,抱负,审量等意思;在简体字联中,它不需要与上一个‘浪’字析字,只需要其在平水韵中与‘喨喨亮阆浪’是同韵部字即可,因为上联的‘桐铜同中钟童’在平水韵中为同一个韵部,所以用‘量’字好过用‘良’字,且从平仄来说也更和。
遗憾就是‘誏’字不是‘浪’字的去掉部首偏旁的‘良’字,只能是不同部首偏旁的近似字,‘量’字不是形容词性,这里只能是名词性稍遗憾!即使其余全和,这两个缺陷也要扣掉15分。
释义:
<出句>桐城中学里面老师敲响了悠扬铛铛的铜钟声,少男少女们结伴一起上学了。
<对句>响亮、高高的学苑和学苑门廊前的学子们掀起如潮水般的求学人浪,有气量品德和有器量才干的学子们将亮出自己的青春担当。
(例句二)
【繁体简体字对】
桐中敲铜钟 童男童女同上学;
喨阆掀湸浪 良德良才亮欢颜。
注: 因为繁体字通不过,这里用简体替代,反正这句繁简皆可。
意断
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平。
这里把‘量’字改为‘良’字,‘良’,优良也,在繁体字联中需要‘浪’‘良’拆字为重,用‘良’字当然更好但 稍遗憾的是‘良’字与‘喨湸亮’同音不同调,且在平水韵中与‘喨喨亮阆浪’不是同韵部字。因为上联的‘桐铜同中钟童’在平水韵中为同一个韵部,稍有遗憾,这两个缺陷也会扣掉15分,即使其余全和。
至于上联的‘敲’字的可平可仄问题,虽然特殊情况可以为仄声,但我偏向于正常的应为平声,因为古人在应用当中更多的是把它做平声字用,而且在普通人看来它就是平声字。当然,在这里作仄声字用也无妨,因为1/3/5随意,怎样用都是可以成对的!
释义:
<出句>桐城中学里面老师敲响了悠扬铛铛的铜钟声,少男少女们结伴一起上学了。
<对句>响亮、高高的学苑和学苑门廊前的学子们掀起如潮水般的求学人浪,有良德有良才的学子们脸上露出亮出的尽是喜悦欢颜。
(例句三)
【简体对】
桐中敲铜钟 童男童女同上学;
妕子育仲仔 重德重才中探花。
平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
妕子,女人名;仲仔,仲子般的学伢子。重德重才的重,形容词,厚的意思。
全句释义:
<上联> 桐城中学的老师敲响了铛铛悠扬的铜钟,童男童女们结伴一起上学读书去了。
<下联>优秀的学校老师 ‘妕子’在辛勤
的培养教育‘仲子般的学伢子’们,既要厚才更要厚德,这样才能成为‘探花’般的优秀人才!
‘妕子育仲子 重德重才中探花’ 这句对句是有好些瑕疵的,只是其中的析字还是不错的,就是‘子仔’与‘妕仲重中’不是同韵字。
桐中联不管你怎样查找组合,主要是同音、同声、同韵、析字、粘连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因为这些矛盾就是这个绝联的招牌。符合一个两个三个机关很容易,但要全部机关都同时刚好能过那就很不容易了,对出来下联总是有些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所以很难完美工对!很难很难!百多年都没有人能对的工整,体现了这幅绝对对联难度的威力!
当然,有的人只挑其中的部分机关跨过去,不知是水平问题还是故意,很多的机关就装作看不见,然后还在那里自夸炫耀: ‘你看,我还是过去了,对的多好多工整’,这真的无话可说了!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quming.com/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