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一桐是个很神奇的存在。
出道七年,演了20多部电视剧和3部电影,基本都是女一。
但她就是不红。
她自己都自嘲,说“体寒”。

最近《狂飙》大热,李一桐又是女一,演男一张译的白月光,人设特别好。
结果,被女二大嫂和女三高启兰碾压。
按网友的说法“连疯驴子都上热搜了”,她还是没红,热度甚至比不过十八番之外的女警小五。
李一桐接受采访时说“大红靠命”,她也是挺无奈。
01
按理讲,李一桐很有红的潜质。
讨喜的长相,笑眼弯弯,清新柔美,是虎扑霸榜女神。性格好,演技也过得去,更重要的是从不作妖,兢兢业业,一直被当作待爆小花培养。
《狂飙》的导演徐纪周对她评价很高,说她是“天才的戏精”。

于正也喜欢她,不仅多次为她打call为她战斗,还直接在微博上帮忙跟片方要资源。

可是大多数网友并不买账,觉得她“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02
从出道开始,李一桐走的就是清新甜美小白花路线。
这应该也是她生活里的样子,娇俏可人,妩媚灵动。
所以当她在《射雕英雄传》中出演黄蓉时,虽然表演经验不多,却有着很高的角色适配度,被誉为“从书中走出来的俏黄蓉”。

她也很努力,入行以来一直是无缝进组。即便是在影视寒冬下,也是一部接着一部,戏约不断。出演的都是大制作,搭档的不是流量就是公认的演技派男星。
可她就是不红。
03
电视剧《狂飙》播出后,扮演大嫂的高叶爆红出圈。
李一桐又被碾压了。
为了这部剧,影帝张译、实力派演员张颂文和一众配角都尽心竭力。
演员冯兵说“我几乎是敲碎了自己,才重塑了老默。”
饰演高启盛的苏小玎进组前特意研究了犯罪心理学,还为人物设计了三副不同的眼镜以体现角色在不同阶段的性格差异。
更不用说爆火的张颂文,每个阶段的走路姿态都是精心设计的。
可是李一桐饰演的孟钰,却没能让观众产生共情。
很多网友评论说,完全看不出孟钰对安欣的感情,整体表现都非常的出戏。

04
事实上,李一桐的孟钰与她当年饰演黄蓉时的演绎方式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无论是前期的研究生孟钰还是后期的职业女性孟钰,几乎都是她的本色演出。
而她在不同剧中饰演的角色也大都看不出性格上的差异,仿佛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剧中来回穿梭。
反观饰演大嫂的高叶,如果没人提起,你能发现她曾在《长安十二时辰》中饰演平康坊的青楼女子李香香吗?

李一桐的问题在于,她饰演的角色缺少情感厚度,所有的情绪都浮于表面。
她也能表现痛苦,但表现的只是皮肉之痛,而非心痛。
可即便是皮肉之痛,观众也只能看到她痛苦的表情,在理性上知道她痛苦,却难以产生情绪性共鸣。
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在表演中几乎不动真情。
她的表演只是表演,而不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05
来看看李一桐在《狂飙》中的表现。
在孟钰因为报道李青绑架案而与安欣产生误会时,原文是这样写的:
孟钰吓了一跳,也看到评论,赶紧将图片放大,这才看到安欣的轮廓。
崔姨急道:“哎呀,你这不是把安欣给害了吗?好几年不见,刚回来就惹事儿!”
“我哪知道是他?他既然真的那么做了,怎么能说我害了他?”
这时,孟钰的手机响了,她心虚地接起电话:“喂,您好,请问是哪位?”
“是我,安欣。”
“安警官,有什么事吗?”
“好久没见,出来坐坐?”
“今天啊……不行,有约了。”
“那明天呢?”安欣问道。
“也有安排了。”
安欣沉默了一会儿,问:“那你什么时候有空?”
“这个嘛……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很忙,回头再说。”说完,孟钰匆忙挂了电话。
李一桐的处理是这样的:

和这样的:

山顶凉亭的会面,原文是这样的:
山腰的凉亭处,一个熟悉的身影看到孟钰后,冲她挥手:“孟钰!”
孟钰瞪着眼睛看到安欣,顿时心虚起来:“你怎么在这儿?”
……
孟钰有些愧疚:“可是那篇报道已经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了……要不,我再写一篇报道澄清一下吧?”
李一桐的处理是这样的:

很明显,在李青绑架案的新闻报道事件中,原文突出的是孟钰因为无心之过而产生的愧疚和补偿心理。
但李一桐却把重点放在了耍小脾气上,对新闻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既轻视又冷漠。
这种大事化小的处事方式,是不是很像《神雕侠侣》中郭芙砍掉杨过的胳膊,然后说“我都已经道歉了,你干嘛还不依不饶?”
因为李一桐的漠然,所以看剧时我以为孟钰就是单纯的不想见安欣,因为已经没感情了。
所以当她在山顶凉亭中突然发难,质问安欣为什么六年都不联系自己时,作为观众的我很是诧异。
再看一下孟钰后期的一场重头戏。
为了陷害安欣,孟钰准备下毒。
书中的描写是这样的:
孟钰看着窗外不远处的安欣,他站在路边,背对着咖啡店打电话。孟钰从贴身口袋里拿出奶茶包,撕开,撒进眼前的一杯奶茶中。她的手不停地颤抖。
粉末很快溶入饮料,看不出任何异常。两杯同样的奶茶摆在桌子上,孟钰的眼里满是哀伤。
李一桐在下毒前的表现是这样的:


所以,你能看出这是要给曾经深爱的男人下毒吗?
如果不是张译一脸严肃的点出“下毒”这个主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对情侣在打情骂俏。
李一桐一贯的星星眼和无忧无虑的小女儿神情,不只是接不住张译的戏,还给看戏的我制造了认知障碍,要毒死安欣了,她是不是特高兴???
还是,她早就已经轻车熟路???
李一桐的表演充满了矛盾,每次出场分开来看,都没问题,情绪也饱满,表情也灵动。但连起来就发现,人物情感的动线既不不清晰也不连贯,就像演员根本没有看过完整的剧本,每次都按单场任务完成,每个单场之间没有联系也没有递进,当然也就看不到人物情绪的连续性和人格的变化。
就像下毒这场戏,你猜猜下毒前的孟钰刚经历了什么?
杨健起身望着妻子,孟钰的脸上再没有一丝眷恋。
哀莫大于心死——他转身离开了,像具行尸走肉。
与书中的孟钰不同,李一桐的孟钰有一种神仙气质,俗世间的悲欢无法扰动她的心绪。无论经受多大的打击,她都依然岁月静好。这个故事似乎与她没有关系。
她真的就是来打酱油的,她没有生活在这个空间里。
06
孟钰这个角色其实并不好演,人设不是傻白甜,也不是无忧无虑的千金大小姐。
孟钰是一个温暖善良,对安欣情深意重的高知女性。
对于安欣,她是发小,是知己,是亲密的战友,是安欣内心最温柔的火光。
孟钰的人生也不简单。
读书时父亲就是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家境好,长得美,是高学历知识女性,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爱人,却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分开。后来的老公从缉毒大队队长一路升迁到市供电局副局长,却因为涉黑和收受巨额贿赂被判刑十五年。老父亲因为违反党纪被撤职查办。婆婆年迈,自己还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母亲则在她婚后常年昏迷在床。
看看孟钰给安欣下毒前,跟父亲的一段互动:
孟钰强打起精神回到父母家,孟德海正在打电话。看到孟钰回来,孟德海掏出一张银行卡。让孟钰没有想到的是,孟德海让他们一家出国,离开京海,为此他宁愿放弃看重了一辈子的名声。当孟钰说出杨健要用毒品毁掉安欣、好给自己创造逃跑机会的时候,孟德海居然说出这样一句话:“如果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冒险了。”
孟钰诧异地望着父亲,像看着一个陌生人。
最终,孟钰选择了自我牺牲。
孟钰问:“所以你什么都知道,还要来演这出戏?”
安欣说道:“我猜你不会害我。我猜对了。”
孟钰哭了,脸上只剩下委屈。
这其实是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温柔多情又细腻敏感。
她的一生都与京海有关,一生都与安欣纠葛,她应该深爱这片土地的吧。
07
李一桐并非不够努力,毕竟她几乎全年无休的无缝进组,但这次她确实不够用心。
这种看起来的努力,没有直击灵魂的力量。重复的浅层面的工作,无法达到质变的效果。
她好像只是参与了这部剧,而没有珍惜这部剧,她对孟钰没有感情。
也许是外形太好,演戏的机会多,因此被消磨了灵气与精神;也许是在本质上她就没有对生活深刻的体验,所以对人物的理解也不深。
08
演员的任务是把角色隐秘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看。
这样观众与演员便拥有了一个秘密,通过这个秘密观众可以理解角色的悲欢,也便可以理解角色的行为。
这种内心世界的展现必须是一致的、有逻辑的、可被理解的,或者说演员从头至尾必须在演同一个人。
如果在看完整部剧后,观众仍然对一个角色感到困惑,往往说明演员传递出了太多混杂、异质的信息。
影视人物是要展现人格的复杂和多面,但不是通过混杂的、异质的信息来呈现。
09
《狂飙》中苏小玎饰演的高启盛,是一个满是冲突、层次丰富的角色。
前期的高启盛清秀文雅,后期的高启盛暴戾乖张,他是斯文败类,也是丧心病狂的“冻鱼战神”。

这么复杂的角色被苏小玎演绎得可恨又可爱、彪悍又脆弱。
在几场冲突戏中苏小玎都有突然的发力,这些神来之笔让观众大吃一惊,却禁不住赞叹演员对角色性格把握之准确。

这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临场反应是一个演员对角色内在秩序深刻理解后的自由呈现。好的演员通过表现这种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内在隐秘秩序,让观众理解到这个角色行为的合理性,进而产生情绪性共鸣,然后接纳TA的存在。
但如果一个演员本身就没有把握好角色的主线人格,TA的演绎就会显得无序且混乱,甚至会成为剧中的干扰因素。
10
原著小说中的孟钰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子。
“那,亲爱的安警官,聊完了案子,是不是能聊聊咱俩的事儿了?”
安欣瞬间石化了一下。
……
孟钰拽住他:“你干什么?那么多人呢,赶紧躲远点儿。”
两桌人已经打了起来。
“别人可以躲,我怎么行?”
“为什么?没人知道你是警察。”
安欣挣脱她的手:“我自己知道。”说着话,安欣已经冲了上去。
眼看着去拉架的安欣瞬间被淹没在人堆里,孟钰的眼圈红了起来,安欣的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而喻了。
看到这段文字,我会理解安欣为什么会爱她,为什么会想去成全她,为什么笃定的相信这个女孩必不会下毒陷害自己。我也会理解他们之间几十年的纠葛、无奈和痛苦。
但李一桐的演绎让安警官变成了一个纯纯的恋爱脑,变成了一个在男女情爱中不可理喻的卑微舔狗。
连女三高启兰和女N小五都要比李一桐的孟钰更动人。
剧中美丽的、骄纵的、任性的、情感多变且缺乏深厚情义的千金大小姐,让安欣警官的形象也变得迷惑起来。
演员都是互相成就的,角色喜欢什么样的人,往往是TA核心人格的映照。
安欣是喜欢孟钰。但我很难通过李一桐的演绎理解到安欣究竟喜欢她什么。
除了青梅竹马,剩下的,难道只有漂亮吗?
这也未免太肤浅了。
11
李一桐的孟钰似乎欠缺正剧里正面人设女性会拥有的那些美好情感。
她甚至不如大嫂讲情义。
坏人从来都不是因为“坏”而被观众喜欢。
坏人是靠他们身上的“好”而被人喜欢。
如果一个坏的角色,就是纯坏,而没有任何诸如可爱的、温暖的、脆弱的可以给人带来正向情感的特质的话,那只会被人恨得牙痒痒,只会让人恨不得打死TA。
大嫂不是一个正面角色,她是个黑帮。但是在她身上能看到外冷内热的反差,能看到对兄弟的照顾,对儿子的保护,对老公的真情。
这样这个人物就活起来了。

除了在倒数第二场戏,孟德海向女儿道别,李一桐表现出真挚的悲伤,令人分外动容外,她在剧中几乎所有的情感,都很牵强。
她所呈现出的与三个男人之间的复杂的情感纠葛都是苍白的,甚至似乎是与她无关的。
她的精神内核,令人迷惑。
12
可能真的是偶像剧演多了,也可能是非科班的原因,李一桐似乎只是习惯于释放魅力,她是真的甜。
但是释放了魅力,吸引到对方,便结束了,基本上感觉不到她会被哪个男人吸引。
就像在《狂飙》中,我能够明白高启强为什么会被大嫂吸引,我也能看到大嫂对高启强的欣赏和眷恋。我也会相信高启兰就是会因为心里有安欣而一直待字闺中。
但我看不到李一桐的爱。
我看不到她在一段感情中的坚持、无奈、妥协与纠结。
我看到的只是一堆支离破碎的情绪。
她跟安欣的分分合合,如此的随意,就像是约好要不要一起去上瑜伽课一般的简单。
李一桐对安欣的爱缺少成年人的意味隽永,她的力比多好像从来都无法真正的投注在另一个人身上。
13
这样的情感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今天跟你好,明天一言不合就散了。
轻易的决断,轻易的忘记,又轻易的原谅。
在报道李青绑架事件跟安欣产生误会后,安欣去山顶凉亭找孟钰,李一桐上来就给了安欣一个情绪上的压力,她佯装嗔怒的作态道:“你为什么六年都没给我发信息?”就这样避重就轻地转移了重点,回避了自己的责任。
心爱之人六年不闻不问,这样的悲伤和痛苦,就在李一桐几句嘶吼后被轻易地放下了。
几分钟后她便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女状态,她是真的开心。

看起来这六年的痛苦也不过就是说说而已,对她的影响不大。
一般而言,有这么强大情绪修复能力的人,是不太会持续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的。
对他们而言,情绪开关就像水龙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14
来看孟钰的最后一次出场。

很明显,这位内心强大的女性已经放下了所有的过往,她已经释怀了。
释怀的是什么呢?
结婚多年的老公正被关押、未判决;父亲触犯党纪刚自首、未判决;母亲昏迷多年刚醒来;与青梅竹马的发小即将形同陌路……
真是位了不起的女性。
但我觉得,更有可能,她就是抽空拍了一个剧,既没想到剧会大爆,也没想要好好读一下剧本。
剧爆了,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
但是,不红,就不红吧。

(以上系本人闲来无聊瞎扯的淡,既不代表,也不代表,上帝保佑,阿弥陀佛。)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quming.com/9883.html